-
食用油的水真混油,不是越土越好 做植物食用油的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 压榨是更古老的榨油工艺,即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料中的油挤压出来。食用油商标上标明的“物理压榨”,是这个意思。 (卧式楔子榨油机←向左滑动) 大三湘茶油博物馆里有一个清朝用木头做的“卧式楔子榨油机”,这是更原始的压榨机器。随着工业进步,压榨动力从人工,发展到水力,又转为电力。现在农村的“土榨坊”都是电力压榨了。油茶树产区几乎每个村都有这种“土榨坊”,中国绝大部分的茶籽都被这些分散的土榨坊榨掉,油脂行业的人把土榨坊出的油称为“土油”。这些土榨坊的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对茶籽的检验和筛选只能凭肉眼和人手。因此,混在茶籽中的杂质,比如灰尘、石子、土块、粪便渣子……都会和茶籽一起炒热,蒸熟和压榨,所以土榨坊的压榨油是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产品。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土油是不能直接销售的。 然而,在土油的问题上,食品安全法完全失效。不仅土茶油,土花生油、土芝麻油等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从农贸市场的榨油机中压榨出来,直接卖给消费者;这些土榨坊的邻居往往是执法者——工商所。 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土榨油的苯并芘含量都超标。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主要存在于高温产生的烟气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苯并芘的致癌性评估为:证据充分,引发活性¹。土榨油苯并芘超标的原因有二:一是土榨房没有精炼技术;二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土榨坊都会先把茶籽炒热到150度或更高。然而,油茶籽的温度高于60度,会产生苯并芘²!其实,高温不仅能提高出油率,也会让茶油更香。茶油的香味来自于茶籽里的淀粉,加热后产生的美拉德³反应。美拉德说白了,是煎炸食品变焦变黄的过程。随着淀粉和脂肪变焦变黄,香味出来了。这是为什么烤羊肉比煮羊肉闻着香的原因。可是,苯并芘也跟着这些香味产生出来了,所以健康饮食都会避开过度煎炸。 “但是致癌不是马上发生的,老百姓也不懂。”在苯并芘的问题上,周新平像个十足的专家。这不仅因为他是学化学的,更因为他自己也差点让苯并芘给搞翻车! 苯并芘其实不只产生在炒热的过程中。采摘下来的油茶鲜果先要暴晒,让外层的果壳爆裂,去壳后,才能压榨。现在很多村落都铺上了沥青路,油茶果晾晒在路上。沥青含有大量苯并芘,油茶果晾晒时有可能沾上。这样的油茶籽压榨出的油,苯并芘很容易超标。 (土榨房的设备←向左滑动) 所以,压榨土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要达到国家食用油标准,必须精炼。可是,土榨坊不可能拥有复杂的精炼技术和昂贵的设备,拿到手中的土油品质可想而知。可惜,中国社会信用缺失,消费者对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印象不好;加之,消费者对油脂加工缺乏基本认识。于是,用更原始方式生产出来的,卫生不达标,致癌物超标的土油成了抢手货。每年收茶籽的季节,80%的茶籽被送进成千上万的土榨坊。 送茶籽的人,眼睛盯着土榨坊把自己的茶籽榨出油,灌进自己的桶——这样,他们才相信这个茶油是真的,才敢吃,才敢送人。还有些人当场把自己的油,卖给收油者。油是现榨现卖,土榨坊老板会事先告知收油者,什么时候开机卖油。于是,收油者提前守在土榨坊,用自己的眼睛监督他买的油是茶籽榨出来的。“50元一斤,这是2015年的价钱”,常宁市的一个土榨坊老板告诉我们。 (土榨房的茶油和茶饼←向左滑动) 心理学从来不相信眼见为实。心理学认为:你眼睛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一个土榨坊的老板说:“如果我想多出油,我可以在任何加工环节做手脚,保证这些眼睛盯着榨油的人看不出来!” 然而,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群体的认知。一位管农业的处长跟我们说:每年他都托农村的亲戚给他买十几斤土茶油。一个银行副行长说:每年银行都会买一些土茶油送大客户。湖南至今还流行,茶油炖鱼能帮助孕妇下奶。谁家生孩子了,送几斤土茶油!2016年4月,我们用微信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61人当中,有32个人认为土榨坊的土油好过工厂生产的油。 在此,我们必须给读者第四个有实用价值的建议:土榨坊的油闻着香,看着真,但不安全!千万不要迷信,土是好! 土榨坊榨出的油不仅有苯并芘的问题,更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的风险。 发霉了的茶籽、花生、大豆、芝麻等油脂原料都含黄曲霉毒素。中国人大都吃到过黄曲霉毒素,比如,吃瓜子、花生和松子时,偶尔吃到一两个发酸发涩的,是发霉了的果仁,里面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更大、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一种霉菌毒素。 因为油脂原料容易霉变,正规的油脂加工厂对原料采购储存和检测都非常严格,工业的检验手段远远优于人工。光谱检测设备甚至能对原料一粒一粒的检查,把发霉的去掉。不仅如此,对榨出的油还要进行提纯或者精炼,以确保更终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我们在此必须向读者提一个问题:假设农贸市场榨油的小老板和现代油脂工厂的大老板有着同样诚信水平,你是买小老板的油,还是买大老板的? 恐惧会创造商业需求。人越怕被骗,越容易被骗。商家抓住了机会,家用榨油机应运而生。在京东输入“榨油机”三个字,55个品牌、2200多个产品冒出来。在此,我们请读者思考一下:一粒一粒挑着吃的瓜子花生,黄曲霉毒素都可能吃进嘴,何况成批量放进榨油机的?发霉的花生和瓜子吃到嘴里,可以吐出来,榨进油里的黄曲霉毒素必须通过高温精炼才能剔除,可是家用榨油机的油怎么可能精炼? 在此,我们要给读者第五个建议:不要轻易买家用榨油机,除非你能保证你榨油的原料新鲜,或者你榨的油能精炼处理。 有些法律的命运是不被执行 压榨工艺的另一大缺点是出油效率⁴低——不到80%,超过20%的油脂仍然保留在压榨后的残渣中。1843年法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制油工艺——浸出法。浸出法出油效率在98%以上,因出油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脂超过总产量的90%⁵。 中国也不例外,浸出食用油占全国食用油总产量的80%⁶。和其他品类的食用油一样,市场上的茶油大多也是用浸出法生产的。用浸出法生产茶油不仅出油效率高,原材料成本也比压榨法低很多。生产一斤压榨茶油,原材料成本近50元,而一斤浸出茶油的原材料成本不足10元。 为什么两种工艺生产的茶油成本竟能相差5倍?因为浸出茶油使用的原材料并非鲜果,而是压榨法制油后剩余的油渣。这些油渣含有大量油脂,通常将这些油渣做成圆饼状,称为油饼。油饼每吨售价都在1000-1500元左右,土榨坊通常都是免费榨油,报酬是榨油后剩下的这些油渣。由于浸出法制油对技术和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土榨坊没有浸出能力,将这些油饼卖给工厂做浸出油。不仅如此,因为油饼中含有大量的茶皂素、糖类、蛋白质和纤维素等,浸出后的油渣还能卖钱——这也是浸出茶油成本低的另一个原因。 (压榨茶油使用的原料) (浸出茶油使用的原料) 用浸出法做茶油除了有成本的考量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油茶籽产量太低,大部分又被土榨坊消耗了,企业很难收到大批量的茶籽。 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土法榨油有着天然的好感,在商标上印有“压榨”二字的茶油,自然要比印有“浸出”二字的茶油好卖得多。谁知道“浸出”是啥意思?于是,在5倍原料成本差异下,许多商家把浸出油标成压榨油出售。 这种做法算不算虚假宣传?肯定是。为了应付检查,有些工厂配置浸出和压榨两套设备,可是压榨设备几乎不用。有位厂长跟我们说,压榨设备只是在年底时榨点油送给关系户。 这种虚假宣传是不是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不一定。按照逻辑低成本的浸出油冒充压榨油高价卖,消费者肯定吃亏了。可是当大多数厂家都这样做时,茶油价钱自然而然下来了,根本卖不到压榨茶油的价钱!目前市场压榨茶油,有的价钱在一二百元一斤,有的三四十元,甚至十几元钱一斤。绝大多数售价只有50元左右,而生产一斤压榨茶油的茶籽要50元! 这种虚假宣传会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不好说。因为压榨油和浸出油孰优孰劣,油脂界和营养学界的专家们都还在打仗。 有专家说:不管什么食用油,压榨油都比浸出油好。因为压榨法没有化学溶剂,可以保留油的独特风味和有益微量物质⁷。而浸出工艺因为使用了化学手段,精炼过程要比压榨油更复杂。精炼越复杂,有益物质破坏得越多⁸。但也有专家认为:油脂中更主要的营养物质是脂肪酸。同类压榨油和浸出油99.9%以上的物质是完全一样的,压榨油多保留的那点不到0.1%,而且这些有益微量物质在其他食物中也能够得到。不仅如此,轻度精炼的压榨油在保留更多有益微量物质的同时,也保留了更多的有害微量物质。而压榨油一旦经过高度精炼几乎跟浸出油一样了⁹。所以,压榨油并不比浸出油好。 这种虚假宣传能不能被揭穿?难!常规检验手段检测不出高度精炼后的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区别。 法律的有效性必须依赖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些法律天生不能执行。如同中国食用油的法律无法监管土榨坊一样,中国食用油的法律同样也无法监管厂家把浸出油贴上压榨油的标签。 油脂相关行业专家告诉我们,用浸出油代替压榨油是食用油领域的普遍现象。不论什么油,压榨法出油效率都低于浸出法,因此,压榨油的成本一定高于浸出油。不论什么油,高度精炼后的压榨油和浸出油在更终产品上,都无法用常规手段检验出来。因此,在产品商标上注明是何种工艺,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的良心。 于是,现实给中国茶油厂商的尴尬和机会是: 压榨茶油和浸出茶油孰好孰坏说不清; 产品检验也分不清; 原料成本差五倍; 消费者迷信“压榨”! …… 于是,这成了茶油行业“不用说的秘密”。 然而,刚入茶油这行的新兵——周新平并不知道这个行规。 周新平的茶油生意是以为别人代加工开始的——他过去的生意经历中,同一个卖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公司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一开始做茶油,周新平说服了这个公司的老板把茶油作为一个新产品加到他们的销售网络。因此,在大三湘工厂尚未筹建时,周新平开始收购“土油”,找加工厂精炼,为这个客户代工茶油。 在收购压榨油时,很多卖家把低价的浸出油混入压榨油中,按压榨油的高价卖给周新平。这让周新平逐渐发现了用浸出油代替压榨油的行规。 我们随机调查了长沙市、厦门市、广州市、深圳市、南宁市的大型超市,发现共有15个不同的茶油品牌,只有一个品牌没有注明工艺,剩下的品牌无一例外,标注着“低温压榨”“物理压榨”“压榨”字样。我们将调查扩展到互联网上,在京东上搜索“浸出茶油”,只有一个品牌的产品;但是搜索“压榨茶油”,出来111个品牌的600多个产品。 “这显然不可能!”我们调研过的油脂专家几乎异口同声——绝不可能有这么多压榨油。反过来,还差不多! 湖南是中国茶油大省,2014年,湖南共有300多家茶油企业,茶油产量占中国茶油总产量的50.3%¹⁰,其中有多少家真正做压榨茶油的企业?为此,我们专门拜访了省茶油协会和林业厅主管茶油的官员,可惜,官方没有这个数字。 当我们同几家做纯茶油的公司座谈后,他们一致的结论是,“湖南茶油行业,真正做压榨的厂子是极少数!”案例研究至此,我们只能得出一个不甚严谨,但却符合逻辑的结论,市场上标注压榨的茶油,绝大多数都应该是浸出油。 在此,我们要给读者第六个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中国没那么多“低温冷榨”“物理压榨”茶油!便宜的茶油不可能是真的压榨茶油。 当市场上大都是这种既难证实,又难证伪的压榨茶油时,竞争手段变的非常雷同:1)竞相压价;2)不遗余力地夸大茶油的特殊功效。 然而,消费者不那么好骗。当他们被价差如此之大、品牌如此众多和功效如此神奇的压榨茶油搞晕头时,消费者对工业化生产的茶油投了集体不信任票,他们宁可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传统,甚至是迷信。于是,土茶油比现代茶油好的印象被加深了。 了解到茶油行业的潜规则之后,周新平在做自己的品牌时,在选择做纯茶油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条件:只做压榨油,不做浸出油。而且是做真正的压榨油! 尽管专家们对压榨茶油和浸出茶油孰好孰坏意见不统一,但周新平坚信压榨油一定比浸出油好!他说:“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不同,是这1%让我们成为人。没经过高温精炼的压榨茶油中,那不到0.1%的微量有益物质一定是茶油中更值钱的东西!可能是这0.1%的东西,让李时珍发现了茶油的药效和食疗作用!我是要盯着这0.1%做。” 周新平骨子里是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不仅每天早上和公司员工一起背《**规》,他更坚信中国老祖宗对茶油所描述的药效和食疗作用是真的,他相信现代的生产和科技手段一定能把茶油这个老天爷给中国人的特殊礼物发扬光大。 他还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他要为这些人提供配得起他们口味的真正压榨茶油。 同时,他还相信只要不趟调和油和浸出油的浑水,他的路会好走些。 然而,周新平忘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每天吃油的消费者有几个知道压榨油、浸出油、调和油里有这么多学问和这么多猫腻?! 苯并芘-致癌物 2010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一个茶油企业的产品,苯并芘含量超标。于是,当地质量监督局当即决定立案查处,向该公司下达了整改和召回通知书,并封存了工厂仓库里的问题产品。 随后几个月,该公司从商场召回了一些问题茶油。但有关方面却未公布该消息,消费者对此更是一无所知。 2010年8月,一条关于该公司的茶油被查出含有超标致癌物质的微博被大量转载,公众才知道这家公司茶油苯并芘超标的事。 随后,该公司发布《声明》,称网络上的说法为“谣言”,并声称已主动与监管职能部门积极沟通,将会在合适时机发布信息。在大众以为苯并芘超标事件尘埃落定时,网络又传出《该公司茶油致癌物超标被秘密召回》一文,引起轩然大波。 9月该公司发表《致歉信》,承认若干批次的产品存在苯并芘超标问题,并承诺将按国家更高赔付标准退换、赔付等补偿措施。**一片哗然,这相当于茶油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¹¹。该茶油公司是当地政府**扶持的企业,因此政府将很多负面报道拿了下去。处理这次事件的负责人说:粮油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不公开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其实,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茶油苯并芘超标的背后,有太多说不清的事情。还记得,我们在上文提醒读者的**个建议是什么吗?“不要以为政府什么都懂,中国三十年改革的商品大潮,等于一片盐碱地突然被大水淹了。水里的生物太多,谁都不完全了解。你不懂的,政府和专家也不一定懂!” 这个事件并非是“黑心企业昧着良心赚钱”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我国法律、法规、标准不适应商品大潮,甚至互相打仗,因此无法准确界定和测量这些铺天盖地而来的新产品;还有,政府部门也不是神,他们也需要时间和事件才能学习和掌握这些商品知识。因此,对一个新的质量问题,谁也没有把握快速准确地下结论,特别是关系整个行业的问题。 我们在访谈时,听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一个熟悉该公司的人说:“2010年时,这个老板都不知道有苯并芘这回事。事情发生后,他还说,‘什么是苯并芘?食用油的标准里,根本没有苯并芘呀!’” 的确,苯并芘这个指标并非存在于茶油食品检测标准中,而是存在于食品卫生检测标准中。注意,食品标准和卫生标准是两个标准,由不同部门制定。茶油的食品指标是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国家粮食储备局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联合起草,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而食品卫生标准是由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等14家机构起草,并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 在该事件之前,很多食用油行内的人都不曾听说过“苯并芘”这个词!绝大多数茶油企业都仅仅是按照茶油的产品标准去做,认为达到了产品标准,自然达到了食品卫生标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茶油指标并不涵盖这个食品卫生指标。换句话说,当年茶油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知道要去控制和检测苯并芘! 中国质量检验更多的是产品上市前的检验。一旦检验合格,以后每批样品只需送检,而送检样品只检测产品指标,产品指标不包括卫生指标。时间一长,很多企业误以为不需要再检验卫生指标。因此,当时任何一家茶油企业都可能存在苯并芘超标的情况! 两套标准让所有茶油企业都乱了套,但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竟没有人发现!这背后的原因太复杂了,所有存在问题的企业都有责任,又都有情可原,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必须经历的混乱。 苯并芘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茶油的印象。人一恐慌,谁还分青红皂白,大三湘为客户加工的4000多万元茶油也完全卖不动了。 不仅茶油卖不出,当年茶油的市场价格也一下子跌了40%!年初周新平已付了1500万元油茶籽定金,可是茶油积压,资金断了,连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管理费也发不出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上文提到的太和堂800亩油茶苗几乎死光和苗圃基地200万株茶苗大面积死亡也恰恰发生在此时。此时,正是周新平进入茶油行业的第三个年头;此时,他45岁前打工积蓄的3000万全投进来了;此时,他的现金都变成了死茶树,平整的山头,在建的工厂,卖不动的存货,别人账户里的定金…… 大三湘转不动了。周新平心灰意冷,不想干了。2017-07-28
-
一握工科手,永远是朋友再次感谢书记和主任的信任!安阳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核桃油成套设备走进习主席故乡,助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再次感谢书记和主任的信任,一握工科手,永远是朋友。2017-07-11
-
牡丹的好,不单单是表面更在其内涵,牡丹籽油营养在内涵。我们都知道牡丹有“花中**”的美称, 如果你以为牡丹只是用来观赏的, 那么你真的“out”了! 牡丹除了有观赏、药用价值以外, 还可以用牡丹籽来炼(制)油。 那么,牡丹油是什么? 牡丹籽油是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是中国特有的,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也是中国独有的健康保健食用油脂。 经油脂权威部门江南大学和中国粮油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机构测试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α-亚麻酸含量达到40%以上,营养价值极高,成份结构非常合理。 常食用牡丹籽油,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 、癌症及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牡丹籽油的功效 增强智力 调节血脂、降血压 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 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液携氧量 护肤养颜,抗衰老去皱纹、袪斑 抑制过敏反应、抗炎作用 在综合分析了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和性价比,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验工作后,美临粮油重磅推出新品——牡丹籽食用调和油。 很多人对调和油有误解,觉得调和油不好。小美以前说过,抛开科学谈感受,这是很不理性滴~~~ 然而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健康而言,食用油种类多样化,比长期盯着一种吃,能更有助人体健康。同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花相对实惠的价格,买到一桶营养配比更加合理的食用油,是精明的选择。 美临牡丹籽食用调和油将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与珍贵的牡丹籽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科学配比,口味清香,营养丰富,油色清亮,适合居家日常烹饪。 红花籽油是以红花籽为原料制取的油品。 其功效为: 1.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2.绿色天然 3.软化血管 4.抵抗肿瘤细胞 5.富含天然的维生素E 葡萄籽油是以葡萄籽为原料制取的油品 其功效为: 1.富含亚麻油酸和原花色素 2.速进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吸收 3.原花色素有益于皮肤,降低紫外线伤害 4.抵抗肿瘤细胞 牡丹籽食用调和油配比合理, 还有牡丹籽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加持, 有益于儿童大脑发育,小孩吃了聪明; 同时又保护老年人心脑血管健康, 老人吃了长寿;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吃了呢?2017-07-24
-
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合作伙伴隆重推出紫苏籽油,为你的健康护航。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紫津坊牌物理初级冷榨紫苏油,α- 亚麻酸含量达69.2%,高于国内同类产品。紫苏油可以降脂,降压,改善记忆力,增强免疫力,紫苏籽不含胆固醇,它更具有消炎、润肺、养肝、护肝等功效,素有植物黄金之称。 公司引进世界首台变频冷压榨油机,采用物理低温初级冷榨工艺,紫苏籽选用桦南林业局天然无公害的**特级紫苏籽进行冷压榨油,确保紫苏籽不受到任何破坏,无需添加剂,冷榨出来的紫苏油可长期保存,市值价值更**。产生的饼粕是食品加工行业的有效原料;紫苏籽皮是种植业极好的肥料,将原料吃干榨尽出精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预处理 榨油 油罐 精炼 灌装 扫码 打包 成品包装 我们采用更设备,压榨**好油,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编理解压榨油才是健康油,设备质量选好厂家更重要,安阳工科粮油为您提供合格粮油生产设备,到位的售后服务,工科粮油张经理 186037281332017-07-20
-
工科特香菜籽油榨油、精炼冷冻过滤成套设备带着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再次踏上征感谢达总的信任,在粮院胡工的指导下,安阳工科特香菜籽油榨油、精炼冷冻过滤成套设备带着工科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再次踏上征程……2017-06-17
-
恭贺安阳工科承建陕西省安康市核桃协会核桃油榨油精练灌装成套设备一次性调试成功2024-04-24
-
建议:核桃不要过早采收!核桃产量主要取决于核桃坚果体积的大小及单果重量。核桃到近熟期时,果实的个头大小基本上已定形。不同采收期的核桃坚果的纵径、横径、棱径,平均值无明显差异。但是,早采收的核桃,内部干物质的积累,却仍在增加。调查资料表明,此时核桃在树上每天平均单粒重增加0.07克,而且在一定期限内采收越晚,增重量越大。在落果前每推迟10天采收,产量可增加10%。在采收前的单果重,8月25日前迅速增长,产量的增长主要在8月25日以前。由此可知,早收核桃必然减产。核桃越接近成熟,果实越饱满,核仁重量在增加,出仁率也逐渐提高。核桃单粒重的增加,主要是核桃仁的增重。适当推迟采收的核桃,核桃仁的重量明显增加,平均每天可增重18%。试验表明:核桃仁重随采收期推迟而急剧增加,且增幅高于出仁率、饱满度等的增幅。 在8月25日以前,每迟采一周,核桃仁重提高13%以上。北京市林研所试验得知,核桃早采半个月,出仁率和出油率,下降5-10%。采收期由8月28日推迟到9月19日,核桃仁含油量可提高80%。在陕西商洛于8月25日前采收,核仁瘦小且常有空粒或半仁,达不到商品要求。核桃采收迟早,影响核桃品质。早采的,核桃仁成褐色或深揭色,味淡,极涩。8月25日-9月1日采收,核桃仁色黄褐或浅褐,味道变香,微涩;9月1日以后采收,核桃仁为白黄色,味道油香且酥脆。采收晚的核桃,成熟度高,青皮自然开裂,去掉青皮容易,去皮后果面洁净好看,容易出售。 大部分核桃产区群众,由于怕丢失核桃,或怕核桃采收晚了影响种麦,或为了核桃早上市卖高价,核桃采收一般偏早,有“处暑”打核桃的习惯,较适宜核桃采收期提前了10-15天。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在“处暑”时打核桃。核桃抢早上市卖高价,虽然多卖了一些钱,但是生产的核桃总产却减产很多,产品质量降低,影响售价下降,大大影响总的收益,往往实际上是得不偿失。零星种植的核桃树,成熟期不太一致,成片栽培的核桃树,成熟期较一致。在川道、河谷、丘陵、中低山区,以9月上旬采收为佳,高山区以9月上中旬为好。核桃在“白露”节前后成熟,适当推迟几天采收为宜,能够分期分批采收更好。 ←←点击左侧式样插入到编辑区←←→→编辑完成后点微信复制到微信后台粘贴→→2024-04-24
-
工科机械助力**老区人民绿色农业再次腾飞!渭南市蒲城县王书记核桃油榨油,精炼,灌装成套设备发货了,工科机械助力**老区人民绿色农业再次腾飞。2024-04-24
-
安阳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助力德州学院,校企合作共育中华英才安阳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助力德州学院,校企合作共育中华英才2024-04-24
-
8月1号安阳工科粮油张总到重庆现场指导2016年8月1号安阳工科粮油张总冒着绵绵细雨到重庆九重山科技公司现场指导生产工序。工科粮油核桃油生产设备。 我公司核桃油生产设备加工生产产品。张总参观核桃壳加工工艺2024-04-24
-
安阳工科粮油参加核桃油产业发展探讨会7月30日,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政府、安阳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市九重山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核桃油系列标准制修订暨核桃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市城口县召开。此次制修订涉及3个核桃油相关标准,其中,《核桃油》为修订国家标准,《油用核桃》、《核桃饼粕》为制订国家行业标准,3个标准将在2017年下半年发布,2018年实施。2024-04-24
-
核桃油榨油、精炼、罐装成套设备承建单位安阳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陕西省全省核桃产业技术培训会在安康市瀛天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核桃产业园区实地参观。核桃油榨油、精炼、罐装成套设备承建单位安阳工科粮油机械有限公司。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