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脂期货整体拉升,豆油强势领涨国内油脂周一高开高走,Y1209合约收盘9332元/吨,涨104元/吨,增仓41538手,持仓量538400手。P1209合约收于8270元/吨,涨76元/吨,增仓1288手,持仓量为154436手。RO1209合约收于9770元/吨,涨76元,增仓1442手,持仓量为48518手。 CBOT豆油期货3月合约收低0.01美分,报每磅52.53美分。希腊接受金援谈判遭遇困难以及美元上涨使豆类承压,市场对南美大豆旱情的担忧推动尾盘资金入场挽回大部分跌幅。国内豆油涨20-50元,价格集中于8660-9800元/吨。现货市场涨势弱于期货市场,毕竟当前基本面欠缺实质性利多,需求也较为清淡,市场仍以看外盘的“脸色”为主。 BMD毛棕榈油期货市场周一在清淡交投中上涨,追随CBOT豆油期货升势,后期毛棕榈油期货价格进一步上涨或将有限,因需求放缓且马来西亚主要港口的棕榈油库存增加。国内棕榈油涨50元,价格集中于7650-8100元/吨。现货市场受期货市场的带动小幅上涨,不过需求惨淡贸易商涨价幅度有限,市场信心尚未恢复,高库存低需求仍营造较大的压力。 国内菜油局部涨200元,价格集中于9800-10400元/吨。菜籽和下游产品近期表现平稳,多数油厂未开机加工菜籽,市场购销两淡。云南地区受外部市场向好的提振价格反弹,不过终端成交低迷抑制价格涨势。 整体来看,国内油脂消费逐渐转淡,外部因素如天气和宏观层面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在国内缺乏实质性利多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强的背景下,市场信心仍受到考验。目前油脂价格尚未摆脱震荡区间,保持逢低买入的思路。2013-06-25
-
金龙鱼与福临门上调花生油和菜籽油零售价格;目前,国内对进口油脂油料的依赖度已经达到80%国际油脂油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国内食用油再次涨价。 记者获悉,小包装食用油两大品牌金龙鱼、福临门将相继调价,本次涨价主要针对花生油系列和菜籽油系列,金龙鱼菜籽油涨幅为5%-10%,福临门涨幅为3.5%-10%;花生油方面,金龙鱼涨幅为7%-9%,福临门上调8.1%-8.9%。 一食用油企业人士透露,“目前这两家企业也调整了大豆油渠道政策,终端价还没调整,一级大豆散油成本还没有突破终端零售价”。 此次食用油涨价的背景是南美大豆歉收,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大豆种植下降,从而推动国际油脂油料价格上涨。 而国内形势也难以乐观。东方艾格油脂分析师陈莉娜表示,“国内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今年大豆种植比较难达到1500万亩”。 2011年,国内食用油总供给量为2865.1万吨, 其中国产油料只有434.8万吨。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 两巨头打头阵 金龙鱼、福临门再次扮演调价的先锋。 金龙鱼和福临门的经销商都在3月28日之前收到了两大品牌的调价通知,经销商已经将厂家拟定的价格体系表下发到零售终端。 前述食用油企业人士透露,“目前金龙鱼内部正进行价格调整,但尚未公布;福临门3月27日曾做过一次价格调整,一级菜籽油5L从218元/箱上调至239元/箱,涨幅9.6%”。 该人士表示,涨价的原因是“更近散油涨得比较厉害,金龙鱼、福临门的价格体系已经于上周五(3月30日)做了调整”。 中粮福临门相关人士向记者确认,“我们的花生油价格调整了,不是所有油种,是个别油种做了价格调整”。 金龙鱼、福临门是国内**、第二的小包装食用油巨头,同时,两者的母公司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也是国内**、第二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 2011年,国内小包装食用油销售量在700多万吨,其中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销售量在300万吨左右,占据4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粮福临门占据15%的市场份额。 这是今年食用油价格上涨。去年8月初,金龙鱼提价获得通过,长达大半年的食用油“限价令”终结,随后由于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出现回落,到去年12月底,一级大豆油从高峰期每吨11500元的高价回落到8950元的价格。 不过,这次小包装大豆油不在提价范围之内。上述食用油企业人士表示,金龙鱼、福临门已经调整了渠道政策,压低经销商的利润,暂时不调整终端价格。 该人士表示,现在一级大豆油价格每吨快突破10000元了,但没达到企业价格调整的要求。“一级菜籽油价格为11000元,菜籽油成本已经突破终端零售价,出现价格倒挂。如果大豆油成本突破零售价,企业会上调大豆油价格。” 内外交困 这轮食用油涨价主要是因为更近不断上涨的国际油料油脂市场行情所致,另外,近期国内汽油柴油提价,也导致物流成本过高,造成食用油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上述企业知情人士表示,国际上预测南美大豆歉收比较厉害,再加上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今年大豆产量下降,从而导致国际市场大豆油脂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不断攀升。 南美大豆产量预测的下降成为这次市场价格上涨的焦点。由于南美前一阶段出现大范围干旱,受此影响,大豆主产区阿根廷、巴西的大豆产量预计不断下滑。美国农业部(USDA)去年10月报告预测阿根廷今年大豆产量达5300万吨,但今年2月报告的数字已下调至4800万吨。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4月5日表示,阿根廷2011/2012年度大豆产量料为4500万吨,低于之前预计的4620万吨,且较上年减少8.5%。 而USDA今年2月预测巴西大豆的产量为7200万吨。但近期私人公司产量预测显示,巴西更终的大豆产量会下降至6800万-6900万吨,市场平均预测巴西大豆产量为6930万吨,至少比去年会下降500万-600万吨。 3月30日,USDA公布,2012年美国大豆计划种植面积为7390.2万英亩,低于市场预期的7400万-7670万英亩。由于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原本处于偏紧的状态,两种因素叠加,导致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供应预期非常紧张,同时加剧市场对供应不足的担忧。 中国粮油信息中心(CNGOIC)的数据测算,2011/2012(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年度国内大豆进口预计5700万吨左右,同比涨8.9%。粮油信息中心报告称,本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明显高于美农业部预估的5500万吨。 国际油脂油料供应是国内食用油需求的主要来源。国内对进口油脂油料的依赖已达80%,以致出现国际市场“感冒”,国内市场会“吃药”的现象。 与此同时,国内大豆中预计种植面积也在减少。农情统计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农户大豆种植意向继续下降,大豆种子销售不畅,部分地区销售陷于停滞。 陈莉娜告诉记者,“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在减少,要达到1500万亩比较难,农民感觉种大豆不赚钱现在改种玉米”。 上述企业人士表示,“估计这轮油脂涨价行情会持续一个月。再过一个月等美国的大豆上来会调节目前的价格,缓解上涨压力”。2013-06-25
-
餐桌“餐桌”与生物柴油企业争抢地沟油的现象仍然未改。去年7月,公安部统一部署,开展打击地沟油非法加工食用油的犯罪活动。虽然当时地沟油市场的混乱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但近日,记者再次回访当初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收购地沟油数量仍然有限,月亏十余万元,甚至有的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停产亏损一直持续 在地沟油整治近3个月之后,记者于去年9月份曾随机采访了两家以地沟油为原料加工生物柴油的企业——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器”)和云南盈鼎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盈鼎”)。这两家企业是目前国内在生物柴油领域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在各自省市具有餐厨废弃物处理资质的企业,但是其现在的经营状况仍然没有扭转。主要原因还是地沟油收购困难,原料不足导致产能闲置。 “现在仍在亏损,每个月亏十余万元。”上海中器技术工程师杨建斌对记者表示,去年上半年是经营状况更差的时候,公司员工由更初的70人逐渐裁到30人。去年下半年,公安部门对地沟油进行整治,虽然地沟油价格有所下降,但经营状况没有出现较大好转,员工还是30人左右。 同时,云南盈鼎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8月份开始一直停产,至今仍未恢复生产。“仓库里的生物柴油卖不出去,地沟油又收不上来,只能停产。”该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症结是黑色产业链 据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孟凯介绍,去年地沟油价格回落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大约从去年11月份开始,地沟油价格逐渐回升,幅度比较缓和,但经历几个月的连续上涨之后,现在华北、华东以及华南的地沟油价格已经到了4800-5000元/吨,东北和西南地区价格略低一些,但差距不大。”云南盈鼎相关负责人称,地沟油每吨收购价在3000元左右时企业才会有盈利空间。 对此,刘孟凯表示,虽然不久前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但因为利益博弈,仍令行不能禁止。因此,与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利益博弈仍然是生物柴油企业收购困难的主要原因。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中海油已经在海南进行生物柴油车用试点,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海南上的装置是6万吨,本来批复了20个加油站,但目前更多只能运营4-5个加油站,混配比例也由5%变为2%-3%,主要原因还是原料不足,产量受到**。” 加强监管和以量取胜 在不能降低地沟油收购价格的时候,生物柴油企业只能寄希望于以较高的价格增加收购量和政府部门的严格管制来扭亏。 “地沟油的价格是不可能改变生物柴油企业的亏损状况的。因为如果定价低了,外部省市会来上海地沟油,餐饮企业也不愿意卖给我们。因此只能以量取胜,希望通过提高收购量来达到平衡。”杨建斌对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每个月能收地沟油1200吨左右,但是要想达到收支平衡,每个月必须收购2000吨才可以。” 云南盈鼎则希望政府尽快实施《云南省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指导意见》。“政策已经获得云南省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复,本来说这个月会实施,但到现在也没有消息。如果政策这个月出台,月底之前我们会开工生产。”云南盈鼎相关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指导意见中,云南省会对地沟油进行封闭、定向、统一监管,地沟油不能再出省。“目前,昆明能够收购地沟油的资质企业是由环保部门授予的,如果新政策出台,有特许经营和掏运资质的只能是生物柴油企业,由生物柴油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但目前昆明仍然存在地沟油外流的情况。希望政策尽快出台,彻底斩断地沟油黑色产业链。” 刘孟凯也表示,靠生物柴油企业自主收购,竞争力是不足的,此外,靠政府下发财政补贴也是比较难以实现的,现在只能通过相对直接的行政手段来解决生物柴油企业的困难了。2013-06-25
-
影响油脂吸附脱色的因素影响油脂吸附脱色的因素:油的品质及前处理、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操作压力等,详细信息如下: 1.油的品质及前处理 如前所述,油中的天然色素较易脱除,而油料储存和油脂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新生色素或因氧化而固定了的色素,则较难脱除。由此可见提高毛油质量,避免油脂在加工环节中的氧化,才能确保脱色效果。脱色前的油脂质量对脱色效率的影响也甚为重要。当待脱色油中残留胶质和悬浮物时这部分杂质即会占据部分活化表面,从而降低脱色效率或增加吸附剂用量。因此脱胶及脱酸过程中务必掌握好操作条件,以确保工艺效果。 2.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 吸附剂是影响脱色效果的更为关键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具有各自的特性,只有根据油脂脱色的具体要求来合理选择吸附剂,才能更经济地获得更佳脱色效果。活性白土是油脂脱色更常用的吸附剂。不同规格的活性白土所表现出的性能各异。其活性度受原土、酸处理、水分、松密度、pH值和粒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期望获得高活性度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对油品酸值、过滤速度以及油损率等的影响。某种油品在特定脱色条件下的更适活性白土及其更佳添加量一般可通过实验室小样试验确定。实际生产中添加量可酌减。 3.操作压力 在油脂的吸附脱色过程中,除吸附作用外,往往还伴有热氧化副反应。这种副反应对油脂脱色有利的一面是部分色素因氧化而褪色,不利的一面是因氧化而使色素固定(对吸附作用无反应)或产生新的色素以及影响成品油的稳定性。吸附脱色操作分常压及负压两种类型。常压脱色时热氧化副反应总是伴随着吸附作用,而负压脱色过程由于操作压力低,相对于常压脱色其热氧化副反应甚微,理论上可认为只存在吸附作用。不同品种的油脂及吸附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脱色效果。活性度较高的吸附剂及饱和程度低的油脂适宜在负压状态下脱色,而活性度较低的吸附剂(天然漂土或AOCS标准活性白土)以及饱和度较高的油脂在常压下脱色,则能获得较高的脱色效率。这是因为活性低的吸附剂催化氧化的性能也低,使色素褪色的程度超过了新色素生成和原有色素固定的程度。 吸附脱色过程中由于吸附剂的催化作用,油脂结构中的一些非共轭脂肪酸有可能发生共轭化作用而转变成共轭酸。油脂某种程度的事先氧化是非共轭酸异构化的先决条件。共轭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常压脱色提供了共轭化条件,共轭酸生成的机率大,给油脂增加了自动氧化因素,因此常压脱色的成品油脂的稳定性不及负压条件脱色的成品油脂。 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是负压脱色,并且在脱色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避免氧气的介入以及油脂与吸附剂过长时间的接触,从而保证了脱色油脂的稳定性。 4.操作温度 吸附脱色中的操作温度决定于油脂的品种、操作压力以及吸附剂的品种和特性。脱除红色较脱除黄色用的温度高;常压脱色及活性度低的吸附剂(如天然漂土)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负压脱色及活性度高的吸附剂则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脱色;高温型的活性白土在低温下操作不能获得好的脱色效果;而硅酸镁型的吸附剂则需更高的操作温度(204℃)。不同的油品均有更适脱色温度,若操作温度过高,会因新色素的生成而造成油脂回色。油脂的脱色温度还影响脱色油的酸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操作温度对油品酸度的影响较小,但当超越临界点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脱色油的FFA含量即会呈正比例函数增值。因此操作中要权衡脱色率和FFA增长率,使油脂在更佳温度下脱色。 5.操作时间 吸附脱色操作中油脂与吸附剂在更高温度下的接触时间决定于吸附剂与色素间的吸附平衡,只要搅拌效果好,达到吸附平衡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尽管在一定的范围内脱色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但过分地延长时间,不但褪色幅度会缓慢下来,甚至会使油脂的色度回升。高温下与吸附剂接触的油脂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可能发生脂肪酸双键共轭化,并给油脂带来异味(漂土味),操作也不经济。因此工业生产中往往不片面追求理论上的更佳时间,而将脱色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 6.混合程度 脱色过程中,吸附剂对色素的吸附,是在吸附剂表面进行的,属于非均匀物理化学反应。良好的混合能使油脂与吸附剂有均匀的接触机会,从而有利于吸附平衡的建立,并避免避部长时接触而引起的油质劣变。常压脱色操作中,混合强度以达到吸附剂在油中呈均匀悬浮状态即可,不要过于强烈,以减少油脂氧化的程度。负压脱色操作中混合强度可激烈些,以不引起油脂的飞溅为度。 7.脱色工艺 由吸附等温式可看出,吸附剂的有效浓度及吸附平衡状态是吸附剂达到饱和吸附力的重要因素。在浅色油中达到吸附平衡的吸附剂对深色油脂仍有脱色能力,因此逆流吸附操作可以得到更大的脱色效率。常见的脱色工艺只能建立一次吸附平衡,而多段脱色工艺则能多次建立平衡,如果取平衡次数为无限大,则可实现理论上的逆流操作。但由于工业吸附剂多为颗粒散体,生产中难以实现逆流操作。多段式的逆流脱色虽然具有理论优越性,但由于吸附剂滤饼转移时避免不了与空气接触,颗粒携带的油脂容易氧化,故很少实际采用。然而逆流脱色的理论却在一些工艺中得到体现。例如预脱色—复脱色工艺属于典型的两段逆流脱色工艺。 由吸附等温式还可看出,一定量的吸附剂分批添入油中较一次全量投入油中的脱色效果好。将待脱色油穿滤吸附剂层的压滤脱色也有特殊的脱色效果。这都可认为是“浓度效应”引起了吸附剂与色素之间的新平衡。一次全量投入的吸附剂只建立一次吸附平衡,而分批添加吸附剂时,即会发挥新添吸附剂的活力,与前次平衡时的剩余色素建立新的吸附平衡。压滤脱色时,相对于穿滤油脂中的色素而言,吸附剂的有效浓度是很高的,而且接近于逆流脱色理论。油与吸附剂接触的时间短,避免了因氧化作用而产生新色素或色素固定,因此脱色效率高。 大多数的连续脱色设备虽然避免了间歇式脱色中因先后过滤而存在的油和吸附剂接触时间的不均衡,但仍存在着物料短路、返混和局部死区,使部分反应物(油和吸附剂)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低于或超出平均停留时间(设计脱色时间),从而不能达到理论吸附效率。使混和物料成“柱塞流”通过脱色塔,方能使油和吸附剂保持始终均匀接触。新近盛行的管道式连续脱色器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 吸附剂与油脂初始接触的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也较明显。初始温度高时,活性白土中的自由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蒙脱土晶格瓦解,致使活性白土在有机会吸附色素前丧失了部分活性表面;此外初始温度高时,油脂在升温过程中得不到白土水分挥发时所逸出的水蒸汽的保护作用而导致色素固定和产生新生色素,从而反映出在相同吸附剂量下的脱色效率低于冷油添加吸附剂的操作。 在考虑初始接触温度因素时,要注意到脱酸油残存水分对残皂和FFA的影响。当油中含有水分时,即会降低吸附对残皂的吸附率。并有可能导致脱色油FFA增值。因此低温添加吸附剂的工艺,务须先行脱除油中的水分。2014-04-17